多读优秀的作品多写多练是一种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写作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复杂的问题。优秀的作文需要有中心思想以及合理的框架。今天编辑为大家带来了一篇与“描写端午的作文”相关的文章,如果您想再次阅读此页请先将其收藏起来!
描写端午的作文 篇1
关于描写端午节的诗歌
在屈原像前
在翠绿翠绿的东湖之滨,
行吟阁象张开了羽翼飞上蓝天。
我仿佛听见您正在把楚国民歌高唱,
一声声一句句在蓝天回旋。
春天的风吹拂您长长的腰带,
飘渺的白云落在您的双肩,
那千条柳丝向您的身边飘去,
它们是在向您呵,索取诗笺!
何止是大自然对您这般敬爱,
我更是您脚下徘徊留连。
好象是祖国的'春天将您唤醒,
诗人呵,您也在度着自己生命的春天!
再不见您昔日那愁容苦颜,
只见你埋着笑髯赞叹新天,
就在郢都当年您反复叹息的地方,
我听见您正在高唱新的诗篇:
“我渴望已久的春天终于来了,
灿烂的太阳是这般安恙悠闲。
我要放纵丰富的想象来欢娱自己,
沿着江夏把昔日的忧愁唱完!”
描写端午的作文 篇2
今年端午节到了,但比往年不同是,今年传统节日也放假了,这可乐坏了我们这些整天读书学生,但在这放假期间,更让我们学到了更多知识。
端午节那天,我们一家到亲戚家去吃晚饭,这一去还真学到了不少呢!
在吃饭前,姑姑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鸭蛋;吃饭时,大人放弃了自己喜爱白酒,而是每人先一杯雄黄酒;吃完饭,姑姑还给我们小孩每人一个粽子。我拿了一个赤豆粽,那香甜糯米红红赤豆再加上雪白砂糖,真是让人陶醉呀!
我突然想到了些问题:为什么再多按误解要做这么多事儿?怎么会有端午节呢?我想去问大人,可看他们聊得热火朝天,也没去打扰他们,心里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说干就干!
我首先打开电脑,搜索问题。啊哈,终于找到了:端午节那天人们赛龙舟、吃粽子是为了屈原。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那天投进江河,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河而死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遗体。
我还了解到,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粽子与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额头上画个“王“字,与佩戴五颜六色香囊。
我们边吃粽子变长:“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啊,这真是个五彩缤纷端午节!
描写端午的作文 篇3
五月初五,又一个端午节就要来临了,每到端午节,我就会盼望着妈妈带我回到家乡,妈妈是为了陪外婆他们过节,而喜欢凑热闹的我呢,是为了感受那里节日的热闹气氛啊!
我的家乡在九江,端午节前夕,家家都会洒黄酒、去害虫,把房间打扫地干干净净,喜气洋洋地迎来端午节。
在端午节里,我们要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戴香囊,记得我5岁的时候,妈妈教过我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节时,我爱戴香囊,那香囊的香气可香了,让人闻得心旷神怡,我也爱吃粽子,特别是那甜丝丝的蜜枣粽子,又香又白,又嫩又甜的粽子让人吃了赞不绝口。看赛龙舟是我的最爱,听着每个领队洪亮的口号,看着每队身着不同颜色服装的队员在领队洪亮的指挥口号下快速的划动着船桨向着目标前进,动作整齐地就像是一个人在划船一样,每次我想在他们中间找到舅公熟悉的身影都要费好大的劲啊!在激烈的比赛中我会为他们呐喊,无论哪队取得胜利,我都会为他们欢呼,因为我享受的是激烈的比赛过程啊!
知识渊博的爸爸对我说,端午节也叫端阳,划龙舟当时是为了打捞屈原的尸体,而往江里投粽子是为了让鱼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尸体,我听了才知道为什么要赛龙舟、投粽子了。
我爱家乡的粽子,我爱家乡的香囊,我更爱家乡的端午节!
描写端午的作文 篇4
打从我记事起,就觉得端午这天特别有意思,因为我们家乡的这天好像就是为我们孩子过这个节的。
芦苇叶刚有两指宽的时候,大人们就开始忙着采芦苇叶了,准备留作端午包粽子。采迟了就没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芦苇干了。这时候,走村串户卖五彩丝线的声音也多了起来。各家各户开始为端午节做准备了。
端午的前一天,孩子们也是有任务的,我们负责去割些艾草回来,据说把这些艾草在端午这天插到门口,可以防止一年没有毒虫进家,而妈妈或奶奶们开始动手包粽子了。到了五月初五这天,一早上无论大人小孩的早餐一律都是粽子。上学的路上,每个同学手里都拿着一个或包着红豆馅或是红枣馅或是咸肉馅的.粽子,这些粽子有的用麻绳扎起来,有的直接就是芦苇叶包裹起来的。虽形态各异,但味道都是一流的。我和几个好朋友总会你咬我的一口,我咬他的一口,分享着不同的滋味。
放学了,我们早已归心似箭。飞快地吃完午饭,就缠着妈妈绑丝线了,脖子、手腕、足踝一处不能少。接着就是擦雄黄酒了,妈妈在我的小肚脐上,手心脚心各擦了一点雄黄酒,听奶奶说这样一个夏天就没有虫咬了。到了学校,每个同学都骄傲的展示自己的丝线,看谁的色彩鲜艳。那时每个同学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虽然家乡的端午没有南方的端午那么热闹,但我仍然喜欢家乡的端午节,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描写端午的作文 篇5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九篇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九篇【一】
看着那东升的太阳,又迎来了一个端午节的早晨。
从睡梦中醒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从人们的笑声中美好的遐想中感受到了端午节的美好和神圣。端午节的早晨既让人锻炼了身体,又让人们知道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盼望。
吃完了两个鸡蛋,我们便背着包袱来到了三角山的脚下,我们顺着山间那蜿蜒盘旋的小路,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看到了庞大的岩石、强壮的绿树、香气扑鼻的鲜花、活泼的昆虫、清澈的小溪,绿油油的小草。
走着走着,终于走到了三角山的山顶。站在山顶眺望远方,俯视下方,人们常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站得高,望得远。看到了那幢幢高大的楼房,条条川流不息的街道,站在山顶上,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令人流连往返。走了一段路,我们都筋疲力尽了,就坐在大岩石上,欣赏着美丽的风景,吃着香喷喷的的饭菜,让人更加贴近大自然,体会出大自然的神秘和绚丽。伴随着人们的呐喊声,天空中的无数“小水兵”羡慕极了,也来到了人们的身边,天空中虽然下着蒙蒙小雨,但大家一点都不遗憾,而且更加喜欢三角山了。
等回到了家,已经七点多了,吃着妈妈包着美好愿望的粽子,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在那美好的端午节的早晨,我们又盼望着明天,我们每个小朋友的节日“六一”儿童节。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九篇【二】
以前,我们家过端午节都是吃吃粽子就没了,但去年端午节我却用电脑看了赛龙舟,却使我记忆犹新。记得去年端午节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兴致勃勃地打开赛龙舟活动的现场直播,电脑视屏里,小河两岸早已经是人山人海了。老人们从家里搬出靠椅,端坐着静静地等待。姑娘们如同参加一次盛会,各个穿着利落的新装,唧唧喳喳地探讨着这次比赛谁会是赢家。青年小伙虽然没有能亲身参加赛龙舟,却也是热情不减,脸上充满了欢喜。小孩子们更是兴奋,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有一些调皮的男孩甚至爬到河边的高树上,占据着好位置,居高临下地往河中眺望。而河中早已浮着四只最美丽的龙舟,船只狭而长,船舷上描绘着朱红的线条。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终于开始了。青年滑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缠着一束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平静无波的塘河上来去如飞。两岸看龙舟的人都大声呐喊,有的还把家中的锣鼓都拿出来,重重敲打助威,更有好事的年轻人把事先准备好的“连环响”鞭炮挂到树上点燃。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河面上回荡,震耳欲聋。摄像机把直播放大了点,我清楚地看到青年桡手们奋勇挥桨,动作整齐划一,坚实的肌肉随着动作一起一伏,额上布满汗珠污渍反射着太阳的光辉。击鼓的人更是兴奋异常,纵身一跃,双槌齐下,恨不得把全身的力气都使上去,让人担心那鼓会不会被敲破。赛到紧张处,更是精彩异常,两只龙舟齐头并进,争先恐后,岸上的呼声一阵盖过一阵,待到分出胜负,又是一阵的欢呼声夹杂几声懊丧的叹息声。龙舟直播结束了,我却仍坐在椅子上回想比赛盛况。
我想,龙舟活动不就是要考验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吗?如果把它用在学习上,那才最好。我们真要学习这种赛龙舟的精神,让我们在学习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九篇【三】
端午节的习俗大致有吃粽子、赛龙舟、桂香袋、饮雄黄酒、用雄黄蘸酒洒在额头上画王字、接女归宁(这一天出嫁的女子都要回娘家),采百草、插艾蒲、系五彩线……各地往往不一。
“端阳节碌忙人,剥粽蘸糖当早茶。苋菜落油和片粉,面筑捣蒜拌黄瓜”。每当端午来临人们便芬芬包粽子,赛龙舟喝米酒、插艾蒲、系五彩线,这便是我们郧县人民的风俗。
包粽子
包粽子喽,包粽子喽,我兴奋的.叫着,可老妈不让我包,气也,气也。就凭着我这三寸不烂之舌不到两分钟就把老妈说的无言以对了。(不是吹的)老妈让包了,我又不会包,又想放弃,莫不包上一两个怎能体现端午日的气氛呢?恒心突起坚持要包上一两个,左手拿着一片竹叶,右手拿起大勺,怎么包呢?要不偷偷窥探一下OK!悄悄瞄两眼“Mygod,真简单,偶会了”。再次拿到竹叶感到轻轻折叠成一个三角形,拿起大勺,挖上一勺糯米,倒入竹叶中,再放上枣、花生、葡萄干,包好用线扎好放入锅里渚一渚,经过一夜的沸腾,一个个香喷喷的大粽子便出现在眼前,一闻,哇,真香,“口水直流三千尺,不及粽子让我吃”。好诗,好诗,我在心中暗的想着,莫不尝上一两个大粽子怎么对得起我的劳动成果。嗯,好吃。
赛龙舟
“赛龙舟,嘿咻……”听那不是“龙头”在叫吗(带头),看五条长七、八米的龙船在江面上飞奔、腾舞,一条比一条勇猛,船长可坐12至18个桨水,一个带头的,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手持一支短浆,随着鼓声缓促为节拍,拼命的向前划去。(我爸是桨手;三爹是带头的)带头人员双手左右挥动大声呼喊到:“划龙船”,桨员人也跟着喊到:“嘿咻”,再加上岸上人山人海的观众,可想而知呐喊助威声音有多大。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介绍我们郧县的端午日了。
你把你们的端午日也告诉了吧,就这么定了,OK!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九篇【四】
梅子熟透以后,端午的脚步款步而来。“她从花明柳暗细雨如丝的江南走来,从绿阴如盖柳树含烟的梦中走来,从我深深地凝眸中走来了。”这是当代词作家丰桦对端午节的赞美。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边走边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可缺的活动划龙舟。在宽广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条龙舟,十几个人奋力划动船桨,一人坐龙首敲锣,一人坐舟中打鼓,众人齐喊“一、二”“一、二”,其阵势可与惊涛骇浪相媲美。岸边围观的群众顶着热辣的阳光,还依然不忘为自己喜爱的龙舟呐喊助威。再观向江中,几条龙舟犹如猛斧破江早已赛得你死我活。外国来的友人纷纷拿起相机快速地拍下这一幅幅壮观的场面,生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如此的伟观。
家乡也要泡端午酒。再下过春天的第一场雨后,家家户户就已经将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发酵。里面放6样东西,那就是:北枣,荔枝,枸杞,橄榄,桂圆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谓“泉香而酒洌。”端午酒还可以让人长生不老呢!
看,这就是我家乡的端午节!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九篇【五】
端午节是我国“三节”中的一个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早上,我一边吃粽子,一边看电视。正巧,我看到有一个节目是赛龙舟。这时,妈妈对我说:“你知道赛龙舟、吃粽子的来历吗?”我说:“知道呀!相传龙舟竞赛是为了捞救投进汩罗江而死的爱国大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妈妈听了高兴地说:“我儿子懂得真多。” 奶奶见我们谈得这么开心,凑上来说:“你们知道吗?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这倒是蛮好玩的。”我和妈妈一起说道。
吃过晚饭,爸爸、妈妈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都念着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妈妈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节的学问可真多。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九篇【六】
端午节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妈妈。所以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许多粽子。我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准备工作就做好了。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雉体的模样,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个枣,最后把叶子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个老佛爷在睡觉。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虽然我妈妈包的粽子的原料极其简单,但是包出来的粽子却是香喷喷的。香得使你只要一闻到味,就会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我每当吃粽子时,总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说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妈妈包粽子有什么“秘决”,每次包的粽子总是香喷喷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馋诞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当然也少不了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得就是赛龙舟的情形,几十个水手都手拿着桨,用尽全身的用手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势气高昂,用力地敲着有规律的鼓点儿。“加油,加油!”,场边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地加油声、呐喊声、助威声,使水手们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多么壮观、激烈,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是端午节传统的象征。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九篇【七】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鸡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节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门上,说是为了避邪,我们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义。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回忆儿时过节是快乐的,节日的气氛也比现在浓。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九篇【八】
有关这传统的节日,有很多种说法。在此我只想说我家乡的端午节。
自从我能跟在哥哥,姐姐后面跑开始到离家工作几乎每个端午节都是在村子西北的最高的沙丘上过的。
有很多年,我爷爷都黎明前就挑过来无根水,又上山采回艾蒿草放在窗台上,夹在门把后,还夹在我们姐弟几个的耳朵上。这过节的气氛就是在这艾草的淡淡清香中弥漫开来。无需任何华丽的语言,满是对儿孙健康,幸福的祝福。
有时我爷一给我夹上我就能醒过来,而有时却是闻到那艾蒿的阵阵清香后慢慢才从睡梦里醒来。不管咋醒这天早晨没喝无根水以前是不能说话的。平时叽叽喳喳闹个不停的我们几个这天都很乖的,喝完无根水,象征性的用无根水洗洗脸,下一个程序该分鸡蛋了。鸡蛋是我妈或我姑起早煮好的,但得分好。那时鸡蛋不是天天有,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大哥是男孩,爷爷奶奶总分给他s十个,而我们姐妹几个能分到六道八个。每每这时看我撅嘴奶奶也能偷偷的多给我一两个,还不忘在我后脑勺上轻轻拍一下。
我们揣好分得的鸡蛋,叫上左邻右舍的小朋友很早就出发。必须在日出前爬到北沙丘的最顶端,然后回头再看日出。五月末六月初的家乡已绿成一片,每家每户的孩子,还有邻村的都从四面八方往这赶。
男孩们领着小狗,吹着口哨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看谁能第一个爬到最高呢。往上爬时不穿鞋的,网上裤腿就上,有时还倒滚回去。每爬上一个小山丘拿出鸡蛋相互磕一下谁的现碎现吃她的鸡蛋,所以分鸡蛋时都挑红皮儿的小一些的。
登上最高处的都很自豪的跟下面的挥手,喊叫,就这样边吃鸡蛋边上。四五个人扯着手唱着歌上,春风伴着欢笑飞舞,春日迎着我们升起。北沙丘的每一粒沙子也都欢快地在震动。
等疯累了,玩够后,满身是沙子的我们回到家时,香喷喷的韭菜卧鸡蛋,还有我妈烙的荞面饼已经摆好了。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九篇【九】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端午节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列如赛龙舟,挂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
描写端午的作文 篇6
朋友,你到过我的家乡――安徽六安吗?六安,虽然没有大都市繁华,却有它独特的迷人之处。巍巍大别山下,流淌着清清的淠河水,更让人陶醉的是粽子飘香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是国传统的节日,我经常听爸爸说它的传说,也在电视上看到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是,端午节是怎样来的呢?
一天,我到小姨家去,小姨帮我从电脑上查到了端午节的来历与风俗。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据说,屈原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人们为了保护他的尸体,将粽子投入水中,用来引开鱼虾。又传,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后,马上划船打捞救人,这样就渐渐演变为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习俗。
我们家乡的端午节,在这一天,没有喧闹的鞭炮声,却有赛龙舟的'鼓声;没有绚烂的烟花,却到处弥漫着艾草的香味・・・・・・我们家每到这一天也不例外。妈妈一大早就会在门边放上艾草。还有爷爷,奶奶早早就准备好包粽子的原材料,有白米的,有红蜜枣的,有咸肉的,有绿豆的・・・・・・,种类可多了!更高兴的是我家里有个包粽子的高手,那就是奶奶,她包的粽子非常漂亮。我最喜欢吃奶奶包的粽子,吃起来又香又甜,吃完粽子顺便还要吃上个咸鸭蛋。真是美味啊!
这就是家乡的端午节,是个快乐的节日,它的来历和风俗使它成为难忘的节日!啊,我爱家乡的端午节!
描写端午的作文 篇7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吃粽子,家家户户挂艾蒿。”端午节来临之际,家家都忙着包粽子,我家也不例外。
奶奶提前一天把粽叶和糯米浸泡在水里,端午节的早上,奶奶把要包入粽子里的佐料:咸鸭蛋黄,腌制好的五花肉准备就绪。
接下来就是奶奶大显身手的时刻了,她先拿出两张粽叶,重合在一起,拧成圆锥形。然后用手抓一小把米垫底,接着把蛋黄和五花肉铺在上面,再抓一大把米覆盖,直到放满为止。接着奶奶用粽叶紧紧的裹住锥体,最后用绳子层层缠绕,很快,一个精致完美的粽子“诞生”了。
我看着奶奶包得那么好,我也跃跃欲试,按奶奶的方法包了几个,但结果粽子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把粽叶给戳破,最后还是在奶奶的帮助下,我包的粽子才得以“出世”。
接下来就是煮粽子了,大约有2个小时后,屋里开始弥漫清香。粽子煮熟了,奶奶把粽子捞出来凉却,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一个粽子,轻轻解开绳子,剥开粽叶,哇,咬上一口,满嘴都充满了粽叶与糯米的清香,别有一番滋味。
描写端午的作文 篇8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从2009年9月30日入选世界名录。是在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流行的节日。端午节这个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有哪些习俗呢?随小编一起去阅读一下端午节习俗的400字作文。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描写端午的作文 篇9
端午节的粽子
放学回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我飞快地往厨房里跑,呀!原来是粽子啊!我高兴极了,因为在端午节这天人们最爱吃的就是粽子。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以个粽子,粽子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外面包着一层绿色的粽叶,好像古时候妇女缠的小脚,所以叫做小脚棕。我慢慢剥去外面的粽叶,然后,咬了一口,看见里面有一块肉,原来是肉粽。我又咬了一口,香喷喷的,让人垂涎欲滴呀!
奶奶说:“粽子还有蛋黄粽、豆沙粽、水果粽……”我喃喃地说道:”这么好吃的粽子是谁发明的呀?”
妈妈在一旁微笑着说:“粽子有一个故事哪!”
古时候有一个爱国的诗人叫屈原,它投进江河,人们怕鱼虫去吃他的议题,所以用粽叶包了米饭仍进江河,让鱼虫吃饱,不去吃屈原的遗体,所以每年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咬包粽子来纪念屈原
听了这个故事我很感动,粽子吃上去也更香了。
描写端午的作文 篇10
不知不觉中,今年的端午已然悄悄的来临,不在故乡的我,感觉里少了一份节日的气氛,多了一种孤单味道。尽管如此,但依然可以闭眼从记忆里翻出那些曾经的画面,体味那种爸爸妈妈为节日忙碌的身影携着粽香缠绕身围的情景,那画面同样为我带来缕缕温暖。
今年的端午里,没有粽子,忍不住的开始怀念每次煮粽子,我那特别喜欢的煮粽子时那粽叶散发出的淡淡清香,白白的蒸气带着粽子香味弥漫厨房以至全屋。若刚从别处归来,未曾入门,然那些溢出的香气却已扑鼻而来,不觉让人欲醉。这时,你即会发现粽香原来是可以如此诱人的。
自成家之后,有时自己也会动手做些粽子。在年少时不曾学过,但看着妈妈包粽子的次数多了,那动作过程却是熟记在心。所以当第一次包粽子时,虽然心怀忐忑,是屏着气完成的,却顺利过关包得粽子,还得到了朋友的赞赏,感觉挺好,怀揣着这赞赏高兴了一阵子。我喜爱粽香,粽子也吃,却不属于很喜欢吃的那种。每次动手做粽子,更多的是为身边的亲戚朋友们服务,因为他们喜欢,也算是为大家的饮食稍献绵薄之力吧。
现在家乡的人们已不像从前那样自己做粽子了,由于家里人少,都是买几个了事。随俗间,老爸和老妈也没有了从前忙碌碌,汗涔涔的样子,现在的他们多了一份简单闲散,不免少了一起热闹温馨。如今,或许在家乡人们的生活里,原先的各家煮粽子聚端午的场景,已成为了一种奢侈。
如今,家乡的房子,家乡的人们,家乡的道路都已不是小时候记忆中的样子。房子变高了,熟悉的面容苍老了,道路变宽了,但那温暖的乡情,熟悉的气息,粽子飘香的五月,却是这些万变中的不变,不停的延续着我们的古老端午节日,让粽子香味永久飘扬。
在粽子飘香的端午季节里,悠悠的迎来了我的又一个生日,禁不住的感叹几十年的时光其实只在一瞬间。过往的生日已成过去,也已经把它们描绘成一幅幅的水彩画,挂在了记忆的墙上,每年的生日更是另增一幅,并成为只为自己而开的画展,独自慢慢的闭目欣赏。小小的粽子丰富着节日,也为我的生日抹上了一缕粽香,让这一天透着别样的节日气息。所以总是会念着那粽子是怎样的香了五月,节日怎样润了我的生日!